中国易学风水协会
首页 > 新闻资讯

李总理谈房价 因城因地施策,保障居民住房需求

李克强总理谈房价释放关键信号

 

因城因地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

 

作者:储殷
 
2016.10.12
 
 
 

        治大国若烹小鲜,很多人抱怨控制房价还不够铁腕,却想不到老成持国的必要与运筹全局的难处。这些问题大多是几十年来积攒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所导致的,它往往需要在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中才能化解。

不出意料,李克强总理在澳门参加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上关于中国楼市的讲话,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强烈反响。 

      针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分化态势,总理指出,我们将强化,而且也正在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因城因地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而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国情、城市特点的措施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在这个加强调控、稳定楼市的敏感时刻,李总理实事求是的讲话对于稳定中国市场的信心,无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对于一些希望看到楼价报复性大跌的人来说,总理的讲话却可能不那么解气、不那么痛快。中国一二线城市楼市价格的快速上涨,的确引起了很多疑虑,但公允地来讲,这里面既有不合理的因素也有合理的因素。

       首先,中国房价上涨的根本因素在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与中国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一个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其土地价格的上升,而在其城市化进程尚未稳定、尚处于高速发展的中前期阶段,这种上升通常会保持较快的速度。拿那些城市化发展较为稳定、经济增速较慢的国家与中国来进行简单类比,其实并不公正。

事实上,在那些处于城市化、现代化起步阶段的国家,房价的上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缅甸仰光的房价接近35000一米,埃塞俄比亚的房价在三年内也接近翻了一倍。这的确会带来很多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房价的上涨是不正常的。关键在于,社会的再分配机制要有效运转,要从土地价格上涨的收益中拿出部分来进行二次分配,来缓和因为房价上涨造成的民生问题。

       其次,中国房价上涨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被夸大了。事实上,在这30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都改善了自己的住房条件。今天在大城市买不起房而怨声载道的大多数人,在自己的故乡难道没有房子吗?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房价上涨的问题,而是一线城市难以让所有人拥有住房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让一线城市的房子降下来,而是通过城市群的建设、道路交通的建设,让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们可以方便地通勤于便宜的居住区域与工作城区之中,或是通过廉租房、青年公寓来扶助那些在大城市里开始工作生活的年轻人。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解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让人们可以安心在二线、三线城市工作生活。只要中国的大多数人都想在北上广深工作,那么这些城市的房产价格就不可能保持在一个“合适”的价格,供给的失衡一定会不断地推升价格。这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坦率而言,在这一轮房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许多二三线城市的房价是停滞或是下跌的。只是人们不愿意在这些地方置业购房而已。

必须指出的是,房价的上涨的确让很多社会成员感觉愤懑,但它同样也意味着很多的社会成员获得了高额的收益。当我们站在没买房群体的角度去期待房价暴跌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同样意味着许多有房的市民会因此承受巨大的损失呢?中国有几亿的城市居民,他们的住房在这几十年的城市化过程中,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升值,他们都是房价上涨的受益者,也都会是房价暴跌的受害者。

       治大国若烹小鲜,很多人抱怨控制房价还不够铁腕,却想不到老成持国的必要与运筹全局的难处。中国的楼市不是没有问题,房产税的问题、土地财政的问题、缺乏投资渠道的问题、廉租房建设的问题,这些都是必须直面却难以立竿见影解决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大多是几十年来积攒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所导致的,它往往需要在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中才能化解,这个过程既是复杂的也可能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急躁冒进的治疗方案不仅难以真正根治疾病,而且还可能会引发比疾病更为严重的副作用。

       这就是现实,一个所有生活在当代的中国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那就是我们必须承受过去几十年来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我们必须在稳定大局、曲折前进的过程中去寻求对问题的解决。

       总理谈房价,其实谈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现实。发展中的焦虑,最终只有在发展中去解决,我们不能用停止发育来解决成长中的烦恼。总理的意思其实很明白,那就是治国理政要有正视现实的勇气,也要有循序渐进、举重若轻的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