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易学风水协会
首页 > 命理起名

中国神秘的“干支”始末

 

中国神秘的鈥湼芍р澥寄

    “干支”是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合称,其中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学乃至整个数术系统中,干支都是一对很为重要的概念。

干支的产生及其被运用于历法已相当久远了,曾有“黄帝使大桡作甲子”一说。作为一种传说,其真伪已不可考,不过在考古发掘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辞上,已经发现有完整的干支表,据学者考证,这是用来纪日的,或许可以看作当时人们所使用的“日历”吧。另据有关史料,中国最晚从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二月己巳日起,便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且这干支纪日一直用到了清代的宣统三年(公元1911)止,在这二千六百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既没有间断,也没有发生过错乱。这是世界上至今所知最长的纪日史料

用地支纪月,大致始于春秋时期。当时人们把太阳南至的月份(即冬至所在之月)称为子月,之后顺次为丑月、寅月……,子月之前,反向依次是亥月、戌月、酉月……。至于干支相配纪月成为定式,一般认为起于唐代,其方法是:将十二地支固定分配给十二个月,即正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然后再根据当年的天干确定月的天干,其中亦有规律可循:年的天干为甲或己时,则正月的天干为丙;年干的……,民间有口诀以记其法:“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位顺水流;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正月的干支既定,其它各月则可顺次推知。

这里又涉及到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据说始自西汉末年篡位的王莽。自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干支纪年法得到推广,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其法为:以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至癸亥满一周期(即所谓的一甲子),整整六十年,然后再从甲子开始,如此周而复始。

大致也是从东汉建武以后,人们又开始用干支纪时,其法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与地支相配,起子(相当于现代的夜里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至亥(相当于现代的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然后再根据当日的天干确定每一个时辰的天干。民间有口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子时天干确定,其它时辰亦可顺次推知。

这样,年、月、日、时四组干支共有八字,后人所说的“生辰八字”,就是由此而来的。不过东汉人只知道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时,还不知道用它们来确定生辰八字,更不知道用生辰八字来推算命运吉凶,八字推命术是唐以后才有的。

秦汉之际,随着五德终始说的盛行,许多事物都被纳入以五行为统领的系列之中,干支也不例外,而根据阴阳观念,人们又规定,十干中的甲、丙、戊、庚、壬;十二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具有阳刚的内涵,反之则其它干支就具有阴柔的内涵。

经过这种结合之后,干支就不再是单纯的符号了,而随着阴阳五行具有了相生、相克、相冲、相合等复杂的关系后,干支也就随之而具有了吉凶的内涵。干支与阴阳五行结合以后,就俨然如常人得道成仙一般,变得“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了”!